使用Revit提供的結構構件完成項目中結構柱、梁的布置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133122.cn/1619.html
學習Revit中布置結構構件的方法和步驟,以及Revit中的其他結構構件的基本概念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133122.cn/1619.html
1.1 標高與軸網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133122.cn/1619.html
標高和軸網是道橋設計中重要的定位信息,是實現道橋三維設計的工作基礎與前提條件。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133122.cn/1619.html
在Revit建模時,應遵循“由整體到局部”的原則,從整體出發,逐步細化。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133122.cn/1619.html
一、創建和編輯標高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133122.cn/1619.html
1、啟用Revit→“新建”→“項目”,樣板文件為“項目模板”;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133122.cn/1619.html
2、單擊“管理”選項卡→項目單位→“長度”為mm,面積為㎡;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133122.cn/1619.html
3、項目瀏覽器→“立面”視圖→繪制標高。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133122.cn/1619.html
4、移動鼠標指針至標高2位置,單擊標高值,進入標高值文本編輯狀態。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133122.cn/1619.html
5、軸網可以用過拾取線命令繪制,可以通過拾取模型線,符號線等。
6、標高名稱可以改變,樓層平面名稱也隨之變。要修改標高頭需要使用公制標高頭的族樣板文。
7、單擊
按鈕,在菜單中選擇“保存”選項,指定保存位置并命名,將項目保存為.rvt格式的文件。
提示:
先標高后軸網,標高在立面繪制,軸網在平面繪制;
使用修改工具前必須切換至“修改”模式;
修改樓層平面名稱可以選擇同步修改標高名稱;
標高由標高頭和標高線形成的兩個部分組成;
要修改標高的標頭需要使用公制標高標頭;
Revit將捕捉已有標高端點并顯示端點對齊藍色虛線。
二、 創建和編輯軸網
1、新建一個項目文件,切換至標高1結構平面視圖;
2、單擊“建筑”→“基準”→“軸網”工具,進入軸網繪制狀態;
3、移動鼠標指針單擊作為軸線起點,并自動為該軸線編號為1。
4、確認Revit處于放置軸網狀態。移動鼠標指針到軸線起點右側任意位置,Revit將自動捕捉軸線的起點,給出對齊捕捉參考線,并顯示臨時尺寸標注。
5、“注釋”→“尺寸標注”→“對齊”命令可以對軸網標注尺寸。
6、尺寸標注可以根據要求對標注進行鎖定,當尺寸標注應用了“鎖定對象”命令后,尺寸線將無法通過尺寸標注值修改。
7、對修改永久尺寸標注的數值,先選強參照然后輸入要修改的尺寸,即單擊要修改的尺寸界線然后輸入要修改的值
8、尺寸界線的備用標注屬性→編輯類型→備用單位;適用于需要標注時對同一對象進行兩種單位標注。
提示:
當繪制的軸線沿垂直方向時,Revit會自動捕捉垂直方向;
軸網顯示2D是延伸或縮短只對當前層有效,當顯示3D時才對整個項目有效。2D狀態下軸網端點顯示為實心圓,3D狀態下狀態下軸網端點顯示為空心圓;
可以配合鍵盤選擇圖元,Alt加選,Shift減選,Tab切換選擇。
三、參照平面
1、在Revit中除使用標高、軸網對象進行項目定位外,還提供“參照平面”工具用于局部定位。
2、參照平面的創建方式與標高軸網類似。不同的是,它可以在立面視圖/結構視圖,以及剖面視圖中創建參照平面。
3、當視圖中的參照平面數量較多時,可以在參照平面屬性面板中通過修改“名稱”參數,為參照平面命名,以方便在其他視圖中找到指定參照平面。
4、可通過“建筑”選項卡→“工作平面”面板→“設置”來設置所繪制的參照平面作為繪制工作平面。
1.2 參數化創建族構建基本流程
在創建的模型中,大多數圖元都是以構件的形式出現,同類型的構件之間存在尺寸差異,這些差異是通過參數的調整反映出來的,參數保存了圖元作為數字化建筑構件的所有信息。所以參數化建族的方法解決了因尺寸不同而需要創建大量族的問題。
一、參數化創建族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1、→新建→族→“公制結構柱.rft”族樣板文件→進入族編輯器。
↓↓
2、不選擇任何對象,“屬性”中的“在平面視圖中顯示族的預剪切”選項。
結構柱族在樓層平面中顯示時是按族中預設的樓層平面剖切位置顯示結構柱截面,還是按項目中實際的樓層平面視圖截面位置顯示結構柱面截面。
不勾選,表示按項目中的實際截面位置顯示結構柱剖切截面。
勾選,不管項目平面視圖剖切面高度如何,柱將使用在族編輯器平面視圖中指定的剖切面進顯示。
3、選取公制結構柱
創建→拉伸→繪制圓柱體的圓輪廓(直徑3.5m,高130m)→進行尺寸標注。
注:
創建的五種形式:實體和空心
拉伸:輪廓+高度;
融合:兩個輪廓,默認先編輯底部,后編輯頂部;
放樣:路徑+輪廓;
放樣融合:先畫路徑,后編輯輪廓,即一個路徑+兩個輪廓;
旋轉:輪廓+旋轉軸。
4、拾取尺寸線→“標簽”→<添加參數>→添加“直徑”參數
5、在立面圖中對高度進行尺寸標注→標簽→<添加參數>→添加“高”參數;
6、完成尺寸參數化后如圖。
7、選中該柱體→“屬性”材質瀏覽器→資源瀏覽器→查找混凝土→C35混凝土→完成基本參數設定。
↓↓
↓↓
二、? 其他構件的參數化建族
1、墩的族參數化
樁和墩材質的相同,形狀相同,故墩可利用樁的族即可。
“族編輯器”→“載入到項目”
2、梁的族參數化
“公制結構框架-梁和支撐”族模板
1.3 結構布置
Revit中提供了一系列結構工具,用于完成結構模型。一般情況下,把參與承重的構件,如結構柱、梁、基礎、桁架等視為結構構件。如結構柱、梁、基礎、桁架等視為結構構件。使用Revit可以在項目中布置并生成這些結構構件。
一、布置結構柱
Revit中提供了兩種不同用途的柱:建筑柱和結構柱。
建筑柱主要起裝飾和圍護作用;
結構柱則主要用于支撐和承載重量??蔀榻Y構柱進行受力分析和配置鋼筋??梢栽趧摻ㄝS網后布置結構柱,也可以在完成道橋設計模型后再添加結構構件。
1、單擊“結構”→? “構件”→“柱”黑色下拉箭頭,在列表中選擇“結構柱”,進入結構柱放置狀態。
2、確認“修改|放置結構柱”上下文選項卡“放置”面板中結構柱的生成方式為“垂直柱”即生成垂直于標高的結構柱。
3、在范圍框內預顯示結構柱,按Esc鍵退出放置柱模式。
4、選擇任意結構柱,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選擇全部實例 在整個項目中”選項,選擇全部結構柱。
提示:
結構柱類型屬性中的參數內容取決于結構柱族中的參數定義。
Revit提供了兩種確定結構柱高度的方式:高度和深度。
高度是指從當前標高到達的標高方式確定結構柱高度;
深度是指從設置的標高到達當前標高的方式確定結構柱高度。
1.4 場地與場地構件
使用Revit提供的場地工具,可以為項目創建場地三維地形模型、場地紅線、道橋地坪等構件,完成場地設計??梢栽趫龅刂刑砑又参?、路燈等場地構件,以豐富場地表現。
一、添加地形表面
使用“地形表面”工具,可以為項目創建地形表面模型。Revit提供了兩種創建地形表面的方式:放置高程點和導入測量文件。放置高程點的方式允許用戶手動添加地形點并指定點高程。Revit將根據已指定的高程點,生成三維地形表面。
1、通過放置點方式生成地形表面
切換至“場地”結構平面視圖,單擊“體量和場地”選項卡“場地建模”面板中的“地形表面”工具
如圖所示,單擊“工具”面板中的“放置點”工具,設置選項欄中的“高程”為某值,高程形式為“絕對高程”,即將要放置的點高程的絕對標高為該值。
單擊“屬性”面板中“材質”后的瀏覽按鈕,打開材質對話框進行場地材質設置。單擊“表面”面板中的“完成表面”按鈕,將地形表面并切換至三維視圖。
2、通過導入數據創建地形表面
Revit支持兩種形式的測繪數據文件:DWG等高線數據文件和高程點文件。
(1)打開已有的CAD等高線數據文件。切換至場地平面圖,如圖,單擊“插入”選項卡“導入”面板中的“導入CAD”按鈕,打開“導入CAD”對話框
(2)在“導入CAD格式”對話框中瀏覽至“等高線.dwg”文件如圖,設置對話框底部的“導入單位”為“米”,“定位”方式為“自動-原點到原點”,"放置于”選項設置為指定標高。單擊“打開”按鈕,導入DWG文件。
(3)單擊“地形表面”工具,進入地形表面編輯狀態,如圖,單擊“工具”面板中導入實例”選項?!巴ㄟ^導入創建”→“選擇導入實例”選項。
(4)單擊拾取視圖中己導入的DWG文件,彈出“從所選圖層添加點”對話框該對話框顯示了所選擇DWG文件中包含的所有圖層。勾選“主等高線”和“次等高線”圖層,單擊“確定”按鈕,退出“從所先圖層添加點”對話框。
(5)Revit沿所選擇圖層中帶有高程值的等高線生成的高程點較密,單擊“工具”面板中的“簡化”工具,彈出“簡化表面”對話框,輸入“表面精度”值為100,單擊“確定”按鈕確認該表面精度,剔除多余高程點。
(6)單擊“完成表面”按鈕完成地形表面模型。選擇導入的DWG文件,按Delete鍵刪除該DWG文件。
(7)單機”體量和場地”選項卡“場地建模”面板名稱右側的斜箭頭? ?彈出“場地設置”對話框,對主次等高線進行設置。如圖,revit將按場地設置中設置的等高線間隔重新顯示地形表面的等高線。
(8)在樓層平面視圖,修改試圖比例1:500。單擊“體量和場地”選項卡“修改場地”面板中的“標記等高線”工具,自動切換至“修改|標記等高線”上下文選項卡。
(9)單擊“單位格式”后的“編輯”按鈕,打開“格式”對話框。不勾選“使用項目設置”選項,設置等高線標簽“單位”為“米”,確認“舍入”方式為“0個小數點”,其他參數采用默認值不變。
↓↓
(10)確認不勾選選項欄中的“鏈”選項,即不連續繪制等高線標簽。適當放大視圖,沿任意方向繪制等高線標簽,等高線標簽經過的等高線將自動標注等高線高程。
二、場地平整
實際工程中必須將原始的測量地形表面進行開挖平整后,才可以作為建筑場地使,用并需要根據紅線范圍和場地場地設計標高計算場地平整產生的量。
(1)單擊“體量和場地”→“修改場地”→“建筑紅線”→“創建建筑紅線→“通過繪制來創建”方式,進入創建建筑紅線草圖模式
(2)確定“繪制”面板中建筑紅線的繪制方式為“直線”,勾選選項欄中的“鏈”選項,確認“偏移”值為0,不勾選“半徑”選項:依次單擊A.B.C.D參照平面交點,繪制封閉的建筑紅線。完成后,單擊“模式”面板中的“完成編輯模式”按鈕完成建筑紅線。
(3)選擇地形表面圖元,修改“屬性”面板中的“創建的階段”為“現有”,即地形表面所在的階段為“新構造”,其他參數不變,單擊“應用”按鈕應用設置。
(4)單擊“體量和場地”→“修改場地”→“平整區域”→"編輯平整區域"對話框,選擇“基于周界點新建地形表面”方式,單擊拾取地形表面圖元,revit將進入到“修改|編輯表面”并沿所拾取地形表面邊界位置生成新的高程點。
(5)按ESC鍵兩次,退出當前“放置點”工具。選擇邊界上靠近A點位置任意一個高程點,將其拖拽至A點處參照平面交點處,同理將其他三點拖拽到處參照平面交點處,選擇其他邊界點,按Delete鍵將其刪除。
(6)框選A.B.C.D位置上的高程點修改“屬性”面板中的“立面”高程值為28米,即平整后的地形表面將與建筑紅線的形狀完全一致,且平整后地形平面設計標高為28米
(7)按ESC鍵兩次退出當前選擇集。修改“屬性”→“名稱”→“整平場地形”。確認場地階段為“新構造”,其他參數不變。單擊“模式”面板中的“完成編輯模式”按鈕,完成地形表面編輯。
(8)切換至“明細表|數量”視圖類型中的“地形明細表”視圖,在該明細表中,已經統計顯示了該平整的場地的各種放量信息。
三、增加道路橋梁地秤
創建地形表面后,可以沿道路橋梁輪廓創建道路橋梁地坪
(1)結構平面視圖,單擊“體量和場地”選項卡“場地建?!泵姘逯械摹敖ㄖ仄骸惫ぞ撸M入“創建建筑地坪邊界”編輯狀態。
(2)單擊“屬性”面板中的“編輯類型”按鈕,打開“類型屬性”對話框。單擊“重命名”按鈕,在彈出“重命名”對話框的“新名稱”文本框中輸入“建筑”,單擊“確定”按鈕,返回“類型屬性”對話框
(3)完成后單擊“模式”面板中的“完成編輯模式”按鈕,按指定輪廓創建道橋地坪,完成后的道橋地坪。
(4)切換至場地平面視圖,根據圖所示尺寸和位置,繪制參照平面。
(5)單擊“體量和場地”→“場地建模”→“建筑地坪”→“修改丨創建建筑地坪邊界”上下文選項卡。打開類型屬性對話框,復制出名稱為“河道”的新建筑地坪類型,單擊類型參數列表中結構參數按鈕侯的“編輯”按鈕,彈出“編輯部件”對話框。設置完成后單擊“確定”按鈕兩次,退出“類型屬性”對話框。
(6)繪制建筑地坪邊界輪廓、完成后,單擊“模式”面板中的“完成編輯模式”按鈕,完成現有道路橋梁地坪。
(7)建筑地坪會自動剪切場地圖元。
(8)切換至室外地坪結構平面視圖使用板構件工具,修改板“結構”層的厚度,修改材質為“液體-場地-水”設置完成后,單擊“確定”按鈕兩次,退出“類型屬性”對話框。
四、場地構件
Revit提供了“場地構件”工具,可以為場地添加樹木、路燈等構件。這些構件均依賴于項目中載入的構件族,必須先將構件族載入到項目中才能使用這些構件。
(1)切換至“場地地坪”結構平面視圖,載入RPC灌木,RFC室外路燈。
(2)切換至“體量和場地”→“場地建模”→“場地構件”→“修改丨場地構件”
(3)確認選項欄中的當前構件類型為“RFC灌木”,捕捉位置,單擊鼠標左鍵放置RFC灌木構件。
(4)使用“場地構件”工具,在類型列表中選擇當前構件類型為,打開“類型屬性”對話框。單擊“渲染外觀”類型參數后的瀏覽按鈕,彈出“渲染外觀庫”對話框。單擊頂部“類別”列表,在列表中選擇將在預覽窗口中顯示所有該類別渲染外觀。設置完成后單擊“確定”按鈕,返回“類型屬性”對話
(5)在“類型屬性”對話框中,單擊“渲染外觀屬性”類型參數后的“編輯”按鈕,打開“渲染外觀屬性”對話框。勾選“投射反射”選項后,將在渲染RPC構件時玻璃幕墻等具備反射屬性的對象會反射該構件完成后一單擊“確定”按鈕,返回“類型屬性”對話框。再次單擊“確定”按鈕,退出“類型屬性”對話框。
渲染↓
提示:
在單擊鼠標左鍵放置構件前,按鍵盤空格旋轉90°角度旋轉構件。
所有的“場構件”族均會出現在“構件”族類型列表中。
Revit提供了“公制場地.rte”、“公制植物.rte”和“公制RPC.rte”,用于用戶自定義各種場地構件。
1.5 設計表現
在傳統二維模式下進行方案設計時無法很快地校驗和展示道橋的外觀形態,對于內部空間的情況更是難于直觀地把握。在Revit中我們可以實時地查看模型的透視效果、創建漫游動畫、進行日光分析等,并且方案階段的大部分工作均可在Revit中完成,無需導出到其他軟件,使設計師在與甲方進行交流時能充分表達其設計意圖。
5種模型圖形表現形式:
q線框
q隱藏線
q著色
q一致的顏色
q真實
光線追蹤:只在三維視圖中應用;可以創建照片級效果、可在光線追蹤模式下進行漫游、僅能在64位系統使用。單擊視圖底部的視覺樣式按鈕,彈出模型圖形樣式列表,循環切換各個模式,得到如下幾種顯示效果:
線框
隱藏線
著色
一致的顏色
真實
1、5種顯示樣式的區別
(1)“著色模式”、“一致的顏色模式”:顏色受“材質”對話框中“圖形”選項卡“著色”參數的影響,在三維視圖中對建筑構件的材質進行標記需要先鎖定圖元。
“真實”模式下的模型外觀:由“材質”對話框中的“外觀”選項卡決定。如果把“將渲染外光用于著色”選中,此時會提取“外觀”選項卡中的顏色參數作為模型顯示的顏色。
(2)“著色”和“一致的顏色”的區別:在于著色模式考慮了日光投射的影響,模型有暗面、明面之分;而一致的顏色則不考慮任何光照,它的每個面的顏色都一致。
2、“圖形選項”的設置
(1)單擊視圖底部的視覺樣式按鈕,彈出模型圖形樣式列表,在列表中選擇“圖形顯示選項”按鈕,打開“圖形顯示選項”對話框。
(2)打開“模型顯示”板塊中的“樣式”下拉菜單,可以切換之前所述的5種顯示模式,如果把“顯示邊”去除,將不再顯示模型表面的邊緣,同時還可以在“輪廓”參數中選擇模型邊緣的線樣式。
(3)Revit中還提供了透明度設置的顯示模式
(4)“照明”板塊中的“日光設置”參數用來設置日光的方位,“日光和陰影強度”滑塊用來控制視圖中光和陰影的效果。日光和陰影設置中,時間間隔可以設置為一天、一周或一個月。
(5)“背景”板塊用來在三維視圖中設置模型顯示的背景,具體參數如表所示為在關閉和打開“背景”時的視圖效果。
提示:
以上案例是圖形在三維視圖模式下的表現樣式,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大部分設置不只是在三維視圖下有效,在平面、立面、剖面視圖中也同樣有效。5種視覺樣式的應用會逐漸消耗計算機資源,啟用陰影也會耗費較多資源,所以用戶可根據項目情況適時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
三、渲染視圖設置和布景
大部分道橋構件在創建完畢后就可以進行照片級渲染,以觀察方案的情況。在Revit中要得到真實外觀效果,我們需要在渲染之前為各個構件賦予材質。我們可以通過在構件類型屬性設置里面更改構件的材質類型,從而達到我們對構件材質的需求。
使用相機工具可以為項目創建任意視圖。在進行渲染之前需根據表現需要添加相機,以得到各個不同的視點。
(1)單擊“視圖”選項卡中的“三維視圖”工具下拉列表,在列表中選擇“相機”工具。
(2)單擊鼠標,放置相機視點,向右上方移動鼠標指針至“目標點”位置,單擊鼠標生成三維透視圖。被相機三角形包圍的區域就是可視的范圍,其中三角形的底邊表示遠端的視距,“圖元屬性”對話框中不勾選“遠剪裁激活”選項,則視距變為無窮遠,將不再與三角形底邊距離相關。
用相機確定好三維透視圖后,可以將三維視圖保存并鎖定,單擊底部視圖控制欄中的按鈕,在彈出的菜單中單擊“保存方向并鎖定視圖”命令。可以再次單擊底部視圖控制欄的
按鈕,在彈出的菜單中單擊“解鎖視圖”命令即可。在彈出的菜單中單擊“恢復方向并鎖定視圖”命令,進行還原。
四、? 渲染設置及圖像輸出
創建好相機后,可以啟動渲染器對三維視圖進行進行渲染。
1、渲染優化方案(提高渲染性能)
(1)隱藏不必要的模型圖元。
(2)將視圖的詳細程度修改為粗略或中等。
(3)僅渲染三維視圖中需要在圖像中顯示的那一部分,忽略不需要的區域。
(4)優化燈光數量,燈光越多,需要的時間也越多。
在Revit中,創建全景圖,可使用云渲染。
2、室外渲染
(1)打開項目文件。單擊視圖控制欄中的“渲染”按鈕,打開“渲染”對話框?!颁秩尽睂υ捒蛑懈鲄倒δ芎陀猛菊f明。
(2)參數設置完成后,單擊“渲染”按鈕即可進行渲染,渲染完成,單擊“保存到項目中”按鈕可以將渲染結果保存到項目中。
五、 漫游動畫
在Revit中還可以使用“漫游”工具制作漫游動畫,讓項目展示更加身臨其境,下面使用“漫游”工具在橋梁項目的外部創建漫游動畫。
(1)切換至標高1結構平面視圖,單擊“視圖”→“三維視圖”工具,下拉、列表,在列表中選擇“漫游”工具,如圖所示。
(2)在出現的“修改l漫游”選項卡中勾選選項欄中的“透視圖”選項,設置“偏移量”視點的高度為1750mm,設置基準標高為標高1。
(3)移動鼠標指針至繪圖區域中,依次單擊放置漫游路徑中關鍵幀相機位置。在關鍵幀之間Revit將自動創建平滑過渡,同時每一幀也代表一個相機位置,也就是視點的位置。如果某一關鍵幀的基準標高有變化,可以在繪制關鍵幀時修改選項欄中的基準標高和偏移值,可形成上下穿梭的漫游效果。
(4)在平面圖中選擇漫游路徑,進入“修改|相機”所示上下文選項卡,單擊“漫游”面板中的“編輯漫游”工具,漫游路徑將變為可編輯狀態。選項欄中共提供了4種方式用于修改游路徑,分別是控制活動相機,編輯路徑、添加關鍵幀和刪除關鍵幀。
(5)如果修改控制方式為“活動相機”路徑會出現紅色圓點,表示關鍵幀呈現相機位置及可視三角范圍。
(6)分別控制各關鍵幀處相機的視距、目標點高度、位置、面板中的控制按鈕,可以使用視線范圍等。
(7)可以設置選項欄中的“控制”方式為“路徑”,進入路徑編輯狀態。在平面圖中拖動關鍵幀,調整路徑在平面上的布局,按住并拖動關鍵幀夾點調整關鍵幀的高度。根據項目的需要可以為路徑添加或減少關鍵幀。
(8)打開“實例屬性”對話框,單擊其他參數分組中“漫游幀”參數后的按鈕,打開“漫游幀”對話框??梢孕薷摹翱値瑪怠焙汀皫?秒”值,以調節整個漫游動畫的播放時間。
漫游動畫總時間=總幀數÷幀率(幀/秒)。
(9)切換至漫游視圖,選擇漫游視圖中的剪裁邊框,切換至“修改|相機”,單擊“漫游”面板中的“編輯漫游”按鈕,單擊“播放”回放完成的漫游。
(10)預覽滿意后,單擊“應用程序菜單”按鈕,在列表中選擇“導出—漫游和動畫—漫游”選項,設置導出視頻文件的大小和格式,設置完畢后確定保存的路徑即可導出漫游動畫。
使用漫游工具,可以更加生動地展示設計方案,并輸出為獨立的動畫文件,方便非Revit用戶使用和播放漫游結果。在輸出漫游動畫時,可以選擇渲染的方式輸入更為真實的漫游結果。


評論